芙蓉进教材,是育人还是娱人?

芙蓉进教材,是育人还是娱人?
核心提示: 曾经,只有英雄才能被选进教材,才能成为人学习的榜样。如今,明星进教材已屡见不鲜,继周杰伦歌曲进进小学教材后,近日,芙蓉姐姐在微博中曝光自己的漫画像登上《新概念英语》教材,用于诠释英文单词“spectacular”。
文/新锐振叫
“芙蓉姐姐进教材”这一消息一经传播,立即引起了人们的注目。继周杰伦歌曲进进教材后,她成为了被选进教材的第二个明星。周杰伦进进教材,是由于他的歌曲有一定的教育性,对教育学生有一定帮助。可是芙蓉姐姐凭什么进进教材呢?原来是她的形象,把她领进了《新概念英语》教材,成为了英文单词“spectacular”的形象代言人。说简单点,只要学生一看到芙蓉姐姐,那么就一定能想到“spectacular”这个难记的单词。如此看来,有了芙蓉姐姐,同学们还真的要对“spectacular”说“SO EASY”了!
可芙蓉姐姐究竟是娱乐明星,而由她代表的“芙蓉文化”着实让人褒贬不一。不可否认,芙蓉的自信和她极具感染力的才艺让人折服,转型后的她的确有成为榜样的潜质。并且她有今天辉煌的一面,也来源于她不断的努力。这一点是值得学生学习的,有一定的教育影响力。可是转型前的她,不时的凭借雷人的造型,和语出惊人的话语,达到炒作自己、获得更多人的光注的目的。对于这一点,出现在教材里的她,会不会影响学生们的成长?令人担忧。由此看来,芙蓉姐姐进教材,假如不能够育人的话,那么剩下只是简单的让人娱乐一把。
诚如新闻所说,自古以来能被选进教材的人物,不是英雄,就是学者。明星该不该进教材,成为了人们议论话题?而芙蓉姐姐该不该进教材,则成为此话题的焦点。翻开中国的传统教材,我们也时常发现一些插图,并且我们会发现这些插图均是展现出“正”的一面。这对于学生来说,有尽对的正面教育意义。而明星进教材,则似乎与“正”相背离,由此产生的“不正”着实打破了传统,是犯了传统的大忌!可是一味的正统教育,就真的能教育好学生吗?
正统教材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似乎有点单调,甚至有些枯燥乏味了,从而造成了学生的审美疲惫。假如在“spectacular”单词旁边用正统人物来代替“芙蓉姐姐”,这能达到学生熟练记忆生词的效果吗?显然,十个英雄也难与芙蓉相媲美。此时的“正”与“不正”已经不重要了。
我们知道当代的正统教育,主要是用正规***的教材来引导孩子正确的熟悉社会?对于这样的教育理念,我并不反对。可是生活是辩证的,同样这社会也是辩证的。我们是不是在向学生们宣传美好东西的同时,也应向他们先容这个社会的另类一面呢?正如芙蓉姐姐所带来的“芙蓉文化”,它虽不正统,可它也是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而能让学生们能够在其中凭借自己意识,熟悉到这种现象?这对于教育来说,是可贵的。在这期间,有些同学可能学到了“芙蓉文化”的“正”的一面,也有的学生学到了“不正”的一面。无论“正"与"不正",我们都可以看到一种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识,而不是被“正统”强制下产生的意识。
试问,在这个世界上又能出现几个芙蓉姐姐,或是几个周杰伦呢?只有一个。芙蓉姐姐进进教材是实质名回的,至于她是好还是坏,则要学生们往评价。芙蓉进教材,到底是育人还是娱人?可以说,她可以让人们在娱乐中,学到很多东西。在娱乐中学习,这是中国传统教育要发扬的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