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读书为何之用?自谈见解!

人读书为何之用?自谈见解!
古时科举制度冷窗苦读为了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甚至改变自己和家族贫穷命运,正所谓“升官发财”。现在固然我们没有封建的科举制度了,但“读书改变命运”却是每个时代的主旋律。要不一个孩子从六七岁直到二十几岁冷窗苦读十几年且不说为的是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为的是最简单就是为了自己最基本的生存发展权。
可是这个社会却有很多令人迷惑的地方!在读了书后想用满腹墨水实现这个最简单的权利时生存权总受阻和束缚依然不能有保证,例如北大毕业生卖肉、到企业应聘某一职位时总要求怎样高的学历和技能却与报酬不成正比;相反没有读书的文盲通过简单体力劳动的努力却可以成为富人!这种现象真的令人很无奈、打击好学人的积极进取性,甚至产生社会矛盾,资源分配不公平!
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家长老师就向我们灌输好好学习就能有出息长本事,使我们的生活脱贫致富;不好好学习长大后就往捡废品。可是现在大字不识几个的“废品王”都很富有,大人已无法再说:“不好好学习长大后就往捡废品”的话来教育小朋友认真读书了!这已无说服力了!反倒北大毕业生卖肉、清华硕士生卖菜。
“学历并不代表能力”并非读书无用,学历和能力还是相辅相成的。由于没有学历的人可能基于某种原因在应取得学历时没有取得那一纸文凭,但给他一次补考的机会相信一定会拿到那张文凭的,由于他具备那种能力再加上奋斗,成功是必然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哈弗学习期间创建了自己的公司因此放弃了学业未能取得哈弗大学的文凭,但在他功成名就时还是完成学业得到了哈弗文凭。比尔的例子表明了:学历是表现能力的一种凭证,学历还是来源于能力,没有能力是不会取得学历的(靠真实力取得并非歪路左道取得的文凭)。学历可以是无形的以能力形式表现,也可以是一张纸的形式存在来证实能力的存在。能力源于实践,而实践是以理论知识为指导。但我真的搞不懂不识字人怎会比高知分子得到的报酬相差甚远?比如说老师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医生可以拯救最宝贵的生命,科研职员可以创造高科技等等,这些高知分子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不识字的“废品王”物资回收对社会的价值,甚至一部分人工作生活的不如意就连生活都成题目!“文盲成富人”这对努力奋斗实现理想生活的人和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的青少年会场产生一种错觉“读书无用”!一个人的素质高低对国家民族无大碍,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素质高低会影响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
我没有歧视的意思,只是觉得不公平!几年的苦学仅仅生活,而通过几年体力劳动可以有相当高的生活质量。这一切在我看来很不正常,觉得社会的一切都应与时俱进,人的学识和修养也应该是更有深度!各种职业和分工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同的是对社会的贡献程度不同,按劳分配!固然鼓励和答应一部分人正当经营、老实劳动先富起来,但我总觉得这个“劳”还有不公平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