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平静

在成长的历程中,我就被很多人乐此不疲地评论作最“具童心”的人,初中时代的记忆隐隐约约在记忆中变得模糊,然而高中,对于我来说,也许是过得太纯真,总是对那段挥之不往的回忆抱有很多遐想,可能是由于叛逆,那些与班主任老师做得“艰苦斗争”和“持久战”总是历历在目,现在回想:灿烂的中学时代,留下的多少人欢乐地笑脸,也留给了老师最最深刻地影响!时过境迁,如今即便是见面,或许也是形同陌路了吧!
有一种理想,在大学初萌生,随着时间推移,不知又有多少人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迷失了自我,理想变成了幻想,有人说:宿舍是埋葬青春的宅兆;这话说得真是有理,各个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变成了象牙塔中精神涣散的一粒尘该,漂浮不定,却也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导致这种现象的罪魁罪魁则是:人们急剧增长的物欲,虚幻的世界诚了他们发泄情感的最佳利器。但是,我需要的是内心的平静!
自我感觉,自己从来就不是一个稳重的人,在空闲的时间里,能够陪伴我左右的是一两本不朽之作,以此来打发心理深处的孤独寂寞,安心地投进到书中,品味作者的人生,感受作者的情感跌宕起伏,寻找“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境界,宁肯变成一个书虫,书呆子,也不想浮躁贯串心脑,在不经意间朽迈,呈现在观众眼前的则是一片空缺,最近在看白岩松《幸福了吗?》,有一句:生活就像一个码头,上了船,就是另一种人生。一些诸如此类的经典话语,总是让人琢磨思忖,自己年轻,却喜欢年长的人的情感的诉说,品读他人生活的同时,也在怀想着自己的未来,尽管有时候会忘乎所以的疯狂娱乐,但从不想给自己未来的工作制造麻烦,说是未来,实在也近在咫尺,对于工作,实在正确地讲,倒不如说是往加进:铁道游击队的行列,形式这般严重,上天是否会让我想象的明天如期发生?一系列的麻烦纷至沓来:志军同道下马,温州动车接吻,上海地铁亲热。叫我们情何以堪?让我们何往何从?
在浮躁眼前,依旧还是需要内心平静,或许受到幸运之神眷顾,又或者“柳暗花明又一村”、“依旧青山绿树多”,未曾有过回家乡的打算,对于三支一扶,公务员等,也仅仅是下下策,由于有一颗对将来职业“疯狂热情的”心。
每次打电话回家,父母的千叮咛万嘱咐,都触动着脆弱的心弦,有千般无奈和不忍,更何况在最基层的阴霾环境笼罩下,年事已高的他们也生活得很吃力,很辛劳,而且大姐的生活依然是他们的一块心病,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