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模板由短文学出品,请您保留底部链接信息,我们对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 心情日记 > 心情随笔 > 文章内容

一棵灿烂的古文化大树

作者: 刘育贤 来源: 网络转帖 时间: 2011-11-19 阅读: 在线投稿

苹果红了,千树万树挂满了金色的小太阳,

秋天熟了,漫山遍野散发着醉人的五谷香!

在这天高气爽瓜熟果香的沉甸甸的季节,我随“中国灵宝黄帝铸鼎原与中华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的四十多位专家、学者、教授登上了灵宝市城西15公里处的黄帝铸鼎原。如其说是站在黄土高原上,不如说是置身于气势磅礴山明水秀五彩缤纷的巨幅图画之中:向北俯瞰,滚滚黄河东流往,一条金龙多壮观;向南仰看,巍巍荆山耸进云,层峦叠嶂如画屏;东西醉眼观不尽,千亩果园绿映金,更喜沟豁梯田美,条条溪水展歌音。再看脚下这气势恢宏依岭而建的古典建筑而形成引人进胜的黄帝铸鼎原更令人如痴如醉。1992年阳平镇投巨资修复了黄帝陵冢和黄帝庙等大型建筑:从南向北走进镶有“荆山黄帝陵”烫金匾额的大门,拾级而上,迎面一字儿排开耸立着世界目前最大最重的天鼎、地鼎、人鼎。远想古时,具有雄才大略的黄帝率领着自己的部落,经过艰苦奋斗创造出那个时代的物质文明和文化文明,进而运筹帷幄东征西战,实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大融合和大同一。功成铸鼎,象征权力、尊严和山河稳固,这标志着在黄帝时代,不仅国家已具雏形,而且君权神授、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已臻成熟,并影响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进程和方向。穿过三鼎就是高大宏伟的始祖殿。殿内供奉着2.9米高的黄帝塑像,意思是黄帝2月9日出生。每年的农历仲春初九,男男女女成千上万的炎黄子孙前来顶礼膜拜,那场面真叫热闹非凡。过正殿方可看到御龙阁、升仙阁、驭龙阁等遗迹。在此,随着标致的讲解员娓娓动听的解说,我的思绪早已进进远古的天宫。当年黄帝从此原南边的荆山采铜,在原顶平地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铸成了铜鼎炉,又用了三百六十天炼出了仙丹。黄帝把仙丹散发给老百姓治好了当时流行的瘟疫疾病。黄帝爱护百姓的事被上天知道后,玉皇大帝就派了黄龙来接黄帝上天往。一些大小朝臣、宫女和老百姓抱住黄帝不让他走,黄龙一看时辰已到,腾地一下带着黄帝飞上了天,人们就把黄帝留下来的衣物设庙祭奠。讲解员还说,阳平镇政府计划在三年内恢复驭龙阁,届时这里将耸立起一座三十多米高的古代楼阁,人们可以在上面远眺秦岭、中条山,俯视漭漭黄河,目睹欧亚大陆桥──新的高速公路。让世界人民注目华夏之标志!再向北就是六兽广场,左边一列是熊、罴、貔;右边一列是貅、 、虎。相传这些猛兽曾帮助黄帝战胜蚩尤。此时,我们便一眼看见一座四方体呈锥形的高高的浑身长满迎春花的古墓冢,这座古墓冢就是史书上所记载的黄帝陵,也是国内外炎黄子孙梦牵魂绕的祭祖圣地,天天都有数百人前来凭吊。

今天,我们来到这里首先参加了黄帝铸鼎原二期工程剪彩仪式。二期工程的竣工使得黄帝陵这一规模宏大的人文景观更为秀美壮丽,在此工程的建设中,阳平镇党委、镇政府公冶春彦、崔勋风、苏占谋、李玉宝等领导和全镇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就连这次全国性的颇具规模的研讨会也是他们承办的,可见该镇领导对祖国的历史研究和国家文物考古事业是何等的重视,并以实际行动书写了人们永远不会忘记的卓着业绩。

今天,我们来到这里不仅是参加剪彩仪式和游览黄帝陵,更重要的是考察古文化遗址群。在铸鼎原四周的沙河、湖水两岸,在不到3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30多处黄帝时期的古文化遗址。在这众多的遗址中,发现有黄帝时期的大型红陶鼎足,玉壁、玉圭等文物;在黄帝庙四周发现周长500多米的灰沟,预示出大型祭坛的迹象。特别是铸鼎原下的北阳平遗址和西坡遗址面积都达100多万平方米,属全国罕见。这里的遗址包含物丰富,聚落居住相对集中,已暴露在断崖上房基面结构独特,跨度较大。特别是西坡遗址上17.5米长,12厘米厚,分7层建筑的大型屋基面,使我们可以想象古时此地很可能是群落领导活动的场所,这在全国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尽无仅有。

1998年秋天以来经过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考古系、河南省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等十多位专家调查和拉网式普查,一致以为铸鼎原文化遗址中的聚落遗址文化性质属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和河南龙山文化时期,距今约5500年至4500年左右,其遗址面积和密度堪称全国第一。

今年10月17日至20日,北京、辽宁、陕西、山西、河南等全国各地四十多位考古专家、学者、教授云集灵宝,对铸鼎原四周密集的仰韶文化遗址群又一次进行了考查和研讨,同时,专家们还从古地理学、地名学、民俗学、冶金史等角度,对黄帝在铸鼎原“采铜铸鼎”的可能性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以为《史记》所载并非虚构。据此推断灵宝市铸鼎原一带是黄河流域庙底沟文化的核心,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若经过大规模发掘之后,中华文明之源可能要在这里找到比较正确的答案,将对证实炎黄信史提供不可估量的珍贵资料。中华文明史将会在五千年的基础上往前再度推进。同时,也有助于破译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都盛极而衰,原来的发展势头未能延续下往,惟独中原成为八方辐辏的文化熔炉,进而升华为夏、商、周三代古典文明中心的历史谜团。届时,灵宝将成为众人瞩目的历史文化胜地,成为国内外炎黄子孙崇拜向往的一方寻根圣土。深埋地下数千载,一朝露颜惊天下。此刻,我与专家们站在这横空出世的铸鼎原黄帝陵,眼看着四周这片得天独厚的富饶土地,想着在这里即将解开中华文明的源头之谜,我异常兴奋地发现在我们的眼前耸立着一棵大树,一棵健壮的大树,一棵灿烂的古文化大树,那3500平方公里的、密集的古文化遗址不就是这参天大树的根系吗!正由于浩荡溢香的母亲河──黄河及灵宝盆地着名的柏谷水、湖水、郎水、弘农涧等11条河流充足的乳汁养育了这繁茂而苍劲的古文化根系,肥壮而庞大的根系方长起了这棵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大树。

啊!我们赞美大树,更要赞美大树的根系,由于根深才能叶茂!

上一篇:白天的时光很短暂 下一篇:清凌竹叶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