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无显效 亦躲拙

纵无显效 亦躲拙
浴室的灯泡烧掉了,前不久刚换的一个,可能因着这湿润,现在又“磅”一声烧掉了,
只好又换了个新的。光线明亮了很多,这反倒让人有点不习惯。以前看东西,都带点朦胧的感觉,
觉得处处都布满美感,现在视线得到空条件升,很多瑕疵却因此轻易暴露了。
你会发现,天花板一直湿润不堪,甚至长起了一朵朵白色如伞形的真菌。你会发现,
瓷砖缝中锈迹斑斑,那些硅酸盐分子时刻都在吸引着水,若再认真一点,你或许还会发现
更多更多让你毛骨悚然的事情。
脑海里出现歪论,以为高度近视的人,可能更幸福,由于他们少看了一些世间的黑暗和罪恶。
我相信眼睛是具备杀伤力的,这个杀伤力,大约是因外界的种种而产生的影响力。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审判官呀,凝聚人类的全部聪明,能包容人的所有爱与憎,将感应向内或外传递,
或喜或怒,或哀或乐。这些感应又是多元互动的,可以传情达意的,也可以表露爱恨情仇。
在生活与工作的四周,总有一些行为,给人的感觉不爽,甚至遭致厌恶,有缺乏伦理
教养的表现。可悲的是当事者昏昏然,尽不为意,后并不以耻。
此时,看到这些,总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憎恶,甚至想借助我那鄙夷的眼神表示不满与不屑,
但收效甚微,况以不敬对不雅究竟不是良策。也许,在芸芸众生眼里,早已习以为常,
见怪不怪,倒显得我太苛刻,反被人看成另类。
为什么大智要若愚?我忽然有点感悟了。
那就是一种事物发展到极端之后,会向另一种方向蜕变——物极必反。
水至清则无鱼,曾经偏激地以为,一个人若要有超世的才华,首先得有一颗如水一般
清澈的心, 单纯得像个孩子。
但这样的人往往是处世能力不济的吧,天才可能成了受人奚落的孤独者。
既然如此,倒不妨反躬自醒吧。
我并非在讲什么“众人皆醉”“随波逐流”的道理,只是觉得,懂得躲拙 和 自我调整 至少免了些许碰壁吧,
偶然的,要适当的让自己伸缩,宁可为 风中俯腰的竹子,也不为 迎风而裂的树。
做女人应该聪明,但不可以太精明。
太过锋芒毕露了,结果反而犯了大忌,让人无法接受,苦了自己,怎么都不划算吧。



